(资料图片)
近年来,兰州市红古区立足党建引领、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工作,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,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步伐,全区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立足党建固基础
为建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,红古区通过镇村换届“回头看”,选派区直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挂职锻炼,落实红古镇、花庄镇、平安镇“三镇”机关事业编制干部交通补贴政策,清理不符合借调要求的4名工作人员,并完成“五小”工程建设任务。同时,依托党支部建设标准化、“四抓两整治”、党建工作信息化,全力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,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1次综合分析,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,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工作,群众知情度、满意度达到100%。在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发展模式中,花庄镇北山村成立了利兴元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138亩,建成“寿光模式”厚土墙日光温室26座,高效日光温室110亩,建成养猪场1座,利用优势产业发家致富。
平安建设解纠纷
在平安乡村创建工作中,红古区大力推进“慧眼乡村”安防工程,先后建成了“慧眼乡村”安防工程视频监控点位11000个,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立体化、智能化、社会化治安防控体系水平。大力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,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,不断提高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,先后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02件,化解98件,化解率为96.08%。成立村级调委会,配齐村级调解员,积极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、人民调解员,利用微信、电话渠道线上调解模式开展纠纷排查,做到疫情防控期间调解服务“不断线”。同时,还通过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卷宗自查评查,不断推动广大律师和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和指导矛盾纠纷化解,截至目前,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25件,调解成功1496件,成功率达到98%以上。在新的治理结构下,红古区乡村矛盾纠纷产生率下降5.6%,化解率上升2.3%。
基层治理倡新风
在深化乡村自治实践中,红古区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为突破口,全面落实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制度,完成了3个村15名提名人选资格审查,全区34个村选齐配强了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,督导各镇街调整充实村(居)委会下属人民调解、治安保卫、公共卫生、红白理事会等委员会,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制度化、规范化水平。全面落实“四议两公开一监督”制度,全区34个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、村民代表会议、村务公开、村务监督、村民议事会等民主决策机制,增强村级议事协商能力。在法治乡村建设中,先后组织宣传宪法、民法典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,并成立了红古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,核定执法人员编制18名。在民主法治乡村建设中,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,申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,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。同时,还深入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创建工作,推进乡村德治建设,积极倡导乡风文明,乡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,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友善,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(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文尧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