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我们没赶上黄金时代,二战后的50年代是飞机最高大上的年代,二战后航空技术稳定,失事率大大降低,有钱人厌倦了邮轮,开始玩洲际飞行,当时座位都是商务舱,座位之间间距大,可以抽烟,飞机餐是正餐,红酒、牛排、甜点、烤牛排、龙虾和鱼子酱。后来进入了快餐时代,跨国公司商务旅行增加,为了降本,玩命加座位,飞机餐开始搞快餐。有些人退票,飞机临时会有超低价机票,经济学原理管这个叫边际量。给超低价机票花生米、飞机餐算边际成本,可忽略不计。
中国航空餐发展是爱国商人美心集团伍沾德先生首先发起的,在北京成立了航空餐食,提高了当时中国航空的餐食质量。
对不起,我又要炫父了,我爸是个吃货,据他老人家回忆,80年代公出从北京飞广州,当时机票需要军区首长批,然后给地方安排,他有幸坐到了国航飞机, 他回来后他跟我们家人说,当时他坐飞机吃到了北京烤鸭和卷饼!对,飞机餐有北京烤鸭!然后对着馒头稀饭咸菜食之无味了好几天,从那以后,饭桌上炫耀了好几年这事。
今天的航空业的飞机餐已经不重要了,因为航空理念就是“空中巴士”(非机型),快把你送到,然后结束,让你尽可能的忽略空中的服务和成本,商务旅客也不在乎吃的是啥,不饿就行,因为赶飞机是非常让人焦虑、折腾人的事儿。
所有省会城市的飞机场都远,早上提前至少两小时出发哼哧哼哧的赶飞机,呜漾呜漾的旅客一起托运行李办等机票,然后排长队安检,把你浑身摸一遍,有个别特认真的安检,裆部都被“紧”一下,眼镜摘下来,手表也撸一把,皮带解下来,有些地区还必须脱鞋安检,过了安检终于可以坐下来歇一会,是漫长的等待,怎么还不来这飞机,不停的看登机口,赶上延误就傻了。
好不容易上飞机,绝大多数航班没有饮料了,给你瓶水,果汁在点心盒里,一个干巴面包,一袋花生米,一包榨菜和餐具。然后一盒加热的不知道什么肉的酱油炒面or米饭。
上了天归人家管了,“空中巴士”变成了“空中监狱”,起飞前空乘来回检查安全带,总有空乘耐着性子提醒某些不懂事的乘客,小桌板收好,遮阳板拉上去,还没起飞。 起飞后,洗手间不能上了哦,有气流颠簸。蓝牙耳机不能用了哦,要降落了,赶飞机等飞机两三个小时,飞行两小时,下飞机后还要消耗1小时在路上,最后才到目的地,总时长花了5-6个小时,其实有这功夫,我情愿坐5个小时的高铁....
这就是今天航空业的尴尬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